亚冠被称为鸡肋赛事,中超球队面临双线作战,几支中超豪门如何选择?_球迷_球员_体能

作者: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:2025-10-01 19:23:12阅读次数:0

争冠双线皆失利,中超豪门亚冠“自讨苦吃”?

图片

近期,一则在球迷圈引发轩然大波的吐槽声甚嚣尘上:“中超争冠球队踢亚冠,简直是自找罪受!”上海海港、上海申花等一众中超劲旅,在联赛白热化争冠的关键阶段,不仅要在国内赛场为最高荣誉殊死搏斗,又要远赴异国他乡,在亚冠赛场上遭受日韩强队的“吊打”,这种两头受挫的境遇,将一个令人心酸的现实摆在了众人面前:中国足球,是否已然丧失了玩转“双线作战”的能力?为何他们都在首回合遭遇了滑铁卢?

放眼近期赛场,无论是上海海港坐镇主场征战亚冠,抑或是上海申花远赴客场“战略性放弃”,再到成都蓉城全主力出击,最终都未能取得胜利,这些比赛结果引发了广泛的质疑:中超球队是否真的具备双线作战的实力?他们能否支撑起一周双赛的体能消耗?

图片

这个问题,无疑是当前中国足球界最迫切需要解答的谜题。在联赛收官阶段,尤其是有争冠野心的球队,往往面临着严峻的双线作战考验。对此,一些球队不得不做出“战略性选择”,将亚冠赛事视为“鸡肋”,转而将全部精力倾注于联赛冠军的争夺。然而,成都蓉城却展现出了不同的姿态,他们认为中超联赛冠军与亚冠赛事同等重要,誓要全力以赴,两线作战,其这种不放弃的精神赢得了众多球迷的支持与赞誉!

图片

图片

从赛程安排来看,三天一场高强度的比赛已是常态,再加上亚冠赛场上跨国飞行的舟车劳顿和密集赛程,球员们并非在上场竞技,而是在以生命为代价消耗着自己。我们国内球员的体能储备,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高强度的双线作战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超教练直言不讳:“日本球队能够轻松地进行阵容轮换,而我们却不得不依靠同一套主力阵容打到底,这充分暴露了我们主力球员与替补球员之间巨大的实力鸿沟。到了亚冠的关键比赛,球员们早已力不从心,双腿都难以抬起。与对手相比,我们在亚冠比赛中的跑动距离平均少10%,冲刺次数更是少15%,这已非技术层面的问题,而是纯粹的体能崩溃。当日本球队以全场紧逼的方式,让我们国内球员连球都传不出来时,我们除了反思技术,更应该深刻审视我们的青训体系,是否为球员打下了坚实的体能基础?”

曾经,能够征战亚冠是许多球队梦寐以求的荣耀,然而如今,亚冠赛事却逐渐沦为一块“烫手山芋”,成为一项费力不讨好的任务。其所带来的奖金微薄,却可能招致铺天盖地的谩骂,成为球迷之间互相攻击的“战场”。例如,上海海港一旦失利,便会被上海申花的球迷斥责“活该”,而申花落败,又会引来对方球迷的嘲讽“申花更烂”。几支参加亚冠的中超球队,在网络上的争论愈演愈烈,亚足联的技术积分和宝贵的亚冠名额,似乎对他们而言已无关紧要。赢了无人赞扬,输了则被口诛笔伐。在这种环境下,俱乐部宁愿选择“战略放弃”亚冠,专心于中超联赛,至少还能落得一个“务实”的好名声,教练团队也会因此做出同样的选择。

图片

“黄强歪谈体育”观点认为,当中超几支豪门球队结束了他们的亚冠征程,上海申花以1:2惜败对手,他们在此役前便已选择“战略放弃”,输球也在意料之中。而成都蓉城则倾尽全力,在最后时刻被对手绝杀,并付出了被罚下一人的代价,最终以1:2落败,但也赢得了尊重。上海海港更是0:3惨败,被主场球迷痛骂,尽管派出了包括五名外援在内的强力阵容,但上半场就已溃不成军,又怎能不招致批评?许多人认为,中超球队不适合双线作战,缺乏足够的阵容深度。不少球队都是依靠同一套主力阵容征战,主力与替补之间的差距过于悬殊。反观其他亚冠劲旅,他们往往拥有两套以上实力均衡的阵容,并且在体能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。正是由于这些原因,中超球队在双线作战中显得力不从心。你认为,中超球队是否应该放弃亚冠,专心保住联赛荣誉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“惊世骇俗”的观点!

图片

本文系作者“黄强歪谈体育”原创,部分图片及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。"

图片

图片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